【本報台北訊】
「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」呼籲政府將「品格教育」列入學校課程,及早建立正確價值觀,避免學生因價值觀扭曲,衍生社會問題。《人間福報》總主筆柴松林指出,價值觀並非本能,需要學習,父母、老師、公眾人物與媒體,都能左右的價值觀形成的關鍵;他認為,品格教育不能只靠學校,需要人人終身教育,才能落實。
柴松林語重心長指出,價值觀會影響一個人的外在言行,但價值觀養成不是天生,是從家庭、學校和社會「強迫教育」學習而來,建議父母、公眾人物要隨時隨地思考舉指是否符合楷模,否則一言一行,「孩子未來會用一生把它放大。」
「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」昨天舉辦「社會風氣與扭曲的價值觀」研討會,同時發表新書《品格教育,由知到行》,教育部次長林聰明、法務部長曾勇夫、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理事長趙守博、學者柴松林等人到場,表達對當前社會品格教育的憂心。
「品格教育就是責任教育」,趙守博昨天在品格教育研討會上直言,家長過度溺愛孩子,動不動就找媒體爆料、職棒選手打假球、公眾人物公開在節目暢談閨房情事,都是不負責任示範,「會敗壞社會風氣」。
趙守博指出,去年在高雄舉辦全國童軍營隊適逢大雨,有家長不願讓孩子淋雨露宿,未經允許堅持帶孩子到飯店過夜,並告知若不讓孩子離開,就要向媒體投訴。趙守博感嘆,童軍訓練不是只有「風和日麗」,刮風、下雨才是考驗,「家長過度溺愛,反而帶給孩子不好的示範。」
趙守博直指居社會高位者、偶像等公眾人物,必須重視言行。他點名藝人小S在節目中品嘗彰化的蝦猴時,說味道像吃屎,就是不當的言論。他說,許多藝人公開暢談夫妻閨房之事,都會給小孩帶來不良影響,呼籲民眾拒看。
趙守博說,曾問球員為何打假球?球員回應,他們來自不好的家庭,「最差就是回到原點」,讓他感慨,球員從小缺乏正確觀念,不懂得珍惜榮譽。
曾勇夫則表示,法律是社會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,如能從源頭將品格教育做好,維繫社會治安就會輕鬆許多。
取自2012/04/10《人間福報》
http://www.merit-times.com.tw/NewsPage.aspx?Unid=25844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