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19日 星期四

【人間百年筆陣】言教不如身教?(2012/04/19)

執筆人:林火旺(台大哲學系教授)

品德教育怎麼教?幾乎所有人都會說:「言教不如身教」,但這個說法是值得商榷的,尤其在今天這樣的社會。

農業社會,身教比言教重要是可信的,因為農業社會的社群比較封閉、自足,人們多半都圍繞一個家族或社區生活,由於農事需要互相幫忙,所以親友鄰里之間的關係緊密,而且以合作為人們之間相處之道,所以比較傾向集體主義。小時候我家務農為生,每到插秧或割稻季節,都會找鄰居幫忙,雖然也會付工資,但只是象徵性意義,因為下次輪到隔壁收割,我們也有義務幫忙。這種守望相助、雞犬相聞的社會,一舉一動都曝露在眾人的眼光下,所以身教當然是重要的,因為生活圈幾乎是不變的,村裡的人可能就是你一輩子交往的對象,說一套、做一套的人很難逃過別人的審視。更重要的是,農業社會的道德觀是一致的,生活在其中的人,幾乎從不質疑長輩說話的道德標準,這種一致性會增加受教者違規的心理壓力。

但是進入工商社會以後,人際關係主要不是合作而是競爭,加上政治自由化,造成個人主義、多元價值。譬如早期台灣社會,男女青年談戀愛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同意,可能很難繼續走下去,因為在集體主義的社會,婚姻不是個人的事,而是家族的事;現在的男女談戀愛,如果父母不同意,他們大概會對父母說:「這是我家的事,和你們無關。」個人主義社會每個人都要當家作主,而由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,身教就很難有說服力。尤其進入網路世界,人們接觸到的不是農業社會的單一社群,網路觸角無遠弗屆,使得現在青少年接收到的訊息,遠超過父母,而價值觀也不是單一的,因此父母的道德觀不再是惟一的權威,甚至由於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心理,父母的影響力遠遠不如知名影歌星或政治人物。

在功利主義、多元價值、道德觀物化的現代社會,在青少年的眼中,父母或老師的身教可能代表「古板」、「落伍」,因為社會上那些著名的演藝人員或政治人物的作為,都不像父母做的或教的,子女心中搞不好會想「怪不得我的父母沒有什麼出息」。

其實現代社會影響孩子品德的因素太過複雜,父母或老師如果不加強道德的說服力,也就是言教,很難實現品德教育。我兒子讀高中的時候,有一天導師打電話到家裡,說我兒子在學校講髒話。我把兒子叫來問:「你有沒有聽過爸爸、媽媽、姐姐講過髒話?」他說沒有,表示我們的身教是沒有問題的,但是為什麼我們全家不講髒話,而我兒子卻講?兒子的回答是:「我們全班都講髒話,連女生也講」,可見同儕的壓力,比父母或老師的身教效果大。所以今天這樣一個多元、網路發達的社會,身教絕對不足,言教才是關鍵。言教是培養孩子講理、思考、反省、批判,言教成功就是達到說服的效果。如果孩子被道理說服,就是心服,這套道理會變成他自己的道理,而且將來他也會用這套道理檢驗周遭發生的事,不論電視、電影或社會知名人士的言行,他都有能力批判和反思,這會使他即使處於汙染的環境或接觸不良的價值觀,也不會完全被同化。

我對兒子說髒話的處理方式就是言教。我問他說:「你有沒有聽過爸爸的一位好朋友說髒話?」他說有;我接著告訴他:「我的好友偶爾說髒話,爸爸從來不說髒話,但是我們卻是很好的朋友,可見真正的朋友不一定每一件事情都一樣;如果你的同學因為你不說髒話就不和你來往,這樣的朋友不交也罷!」青少年同儕的壓力當然很大,但是還是要讓孩子分清楚是非對錯,這種能力就是言教,誰說言教不如身教?



取自2012/04/19《人間福報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