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16日 星期一

【人間百年筆陣】舉頭三尺有神明——素樸的品德教育(2012/04/16)

執筆人:平路(作家)

這個月的專欄,主題是品德教育。

面對這個題目,我寧可非常平實,相信一些素樸的、簡單的概念,譬如: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。

以我自己來說,不能算教徒,但感覺上,總有一個隱形的天平,放在高處 。


小時候,過年時家裡祭祖,記憶中,半夜走過供桌,自己會悄悄在祖先的牌位前雙膝跪下。這一年有的地方做錯了,請祖先寬恕,又覺得祖先一定會原諒我吧,因為不是故意的,望著一炷香,繚繞天花板上,祖先坐在那裡。

長大了,每一次進佛寺,總能夠重新感覺到心裡的虔誠。脫下鞋子赤腳走入大理石的清真寺,或者在宏偉的教堂裡坐下來,聽巴哈的〈馬太受難曲〉,就有一種洗淨了心靈的感動。

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其實是一種宗教情懷。虔誠的瞬間,反省的意念跟著湧上心頭。

在靜心的時刻,似乎有超越的力量在提醒我們,而每個人做了什麼,與這超越性的力量隱隱然相關。其中的道理雖然參不透(都怪自己愚癡的腦袋),在我心裡,很簡單的道理就是,不做讓自己覺得忐忑難安的事情。

不是教徒,心裡卻嚮往這份「宗教情懷」,或者應該用兩個英文字religion、 religious說明白。宗教是religion,但不信教的人仍可以說自己是religious的,中文翻譯成「宗教情懷的」、「相信有某種超越生命經驗的力量」……。

總之,我喜歡人生有憑仗、有倚靠的感覺。由自己延伸,我也相信,如果社會上多數人抱持著宗教情懷,會是祥和向善的力量。


傳統中,華人把品德教育放在關係裡。

父慈而子孝、兄友而弟恭,夫妻之間也有相對待的儀禮,由父子之間而類比君臣之間,衍生出人與社會、國家等的群體關係,總之是把道德看成為倫常的一部分。

現代生活裡,除了人際關係中的道德規範,自我戒律也極為重要!一個人在慎獨時,對那未可知的超越力量(名字叫做「神」、「佛」或者「上帝」…)生出虔敬的心意。

並不是在別人面前才做與不做,心裡的那把尺,全然屬於自我的抉擇。

唯一相關的,是高處那個超越的力量,稱之為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?隱隱然感知到超越性力量的存在,因之有些事情不能夠做,因之也時常自省,有沒有傷害到無辜的人?

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,在某個意義上,是對自己真實。在莎士比亞寫的《哈姆雷特》裡,波羅紐斯囑咐自己兒子的話:「要對自己真實,順序就像夜晚一定跟隨白天而來一樣,對自己真實,你對別人就無法虛假。」

反之,例如一些表演型的政客,只在人前遵循規範,表現出道德的高標準,那是與品格教育相反的「偽善」。

另有些人,對三尺神明毫無所感,用萬般虛無的態度面對人生。只要一己高興、什麼皆可為,包括做出傷人的事情不皺眉頭、對肇致別人的痛苦也一無歉疚。包括許多追求權力慾的人、不惜因為自己野心傷害別人,一生恣意任性,無所信也無所懼,奉守的或許就是暴君法王路易十五那句名言,「我死後,哪管它洪水滔天」。


對一個社會,如何培養多數人的自我戒律?我相信的是耳濡目染的力量。如果是有宗教情懷的社會,人們自然會提升自己,就好像走進寺廟或教堂,不信教的人也會自然地端肅起來。

這類的做法具體而微,包括媒體多報導一些有益人心的典範,讓人有機會多接觸一些宗教界的法師大德,無論都市或鄉間,舉目見到廟宇前的香煙,或者教堂前的十字架,多一些虔誠的啟發,讓素樸的概念深入人心,其實是無形卻有效的品德教育。



取自2012/04/16《人間福報》 
http://www.merit-times.com.tw/NewsPage.aspx?Unid=25905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